涂層的耐刷洗性和流平性大大提高;很多公司生產的乳膠漆在一到兩年內不會浮起來;工程漆品種繁多,有啞光漆、高光漆、絲光漆、半光漆、石材漆、浮雕漆等。然而,面對乳膠漆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生產廠家往往不知所措。實踐證明,通過一定的工藝和配方,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和避免的。現將作者積累的經驗介紹如下,供從事西寧乳膠漆生產和研究的相關人員參考。
1. 存儲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
1. 在儲存過程中凝結和粘度增加
(1)可能是分散劑或潤濕劑用量不足,或者是一些易分解的分散劑,如三聚磷酸鈉、鉀鹽等,在貯存過程中容易分解,導致顏料重新絮凝。這時,我們應該加入一些以后可以加入的分散劑。當然,在選擇分散劑時,要根據分散劑的種類和數量,避免分散劑失效或效率下降。
(2)顏料和填料、活性顏料和填料的選擇不當,如氧化鋅或填充型二氧化鈦。原則上不應選用此類顏料和填料。如果存在這種物質,應采用一些特殊的表面活性劑體系。
(3) pH值不穩定也會導致這些問題。應加強緩沖液的控制,控制強堿性顏料的用量,使用高pH值的增稠劑。
(4)有機溶劑過多,如成膜助劑或乙二醇、丙二醇用量過大。應減少有機溶劑的用量,選用成膜效率高的添加劑。
1.2貯存過程中粘度降低
(1)增稠劑可被細菌或酶降解。一些增稠劑,如HEC,是細菌的營養物質。如果細菌分解增稠劑,粘度就會降低。因此,有必要改善防腐條件或不采用HEC增稠系統。
(2) pH值偏離增稠劑的工作范圍。有些堿膨脹增稠劑,如ASE系列,對pH值敏感,pH值范圍在9 ~ 10之間。如果選擇氨水來調節pH值,會降低增稠劑的效率,因為氨水容易揮發,導致pH值下降。因此,
95有機堿用作pH調節劑或增稠劑,對pH的變化不敏感。
1.3凍融不穩定性
(1)成膜助劑用量過高。采用PPH或Tg等助膜劑可減少助膜劑的用量。
(2)防凍液不足。二醇的含量應該增加。
(3)表面活性劑體系不合適。很少有人注意這些原因。若凍融產生絮凝,則增加表面活性劑的用量;若凍融產生聚結,或粘度增加,則需增加表面活性劑和二醇的用量,或增加保護膠的用量,或三者同時增加。
1.4顏色變化
儲存過程中可能出現顏色變化的原因如下:
(1)表面活性劑選擇不當或用量不準確;或者分散劑的類型和用量不正確。首先要考慮分散劑的更換和用量。一般乳化劑來自乳劑,也可改變乳劑或代替乳劑。
(2)若pH值影響增稠劑的效果,可將顏料絮凝改為對pH值不敏感的增稠劑,或添加增稠劑。
(3)當涂層溫度和大氣發生變化時,應在標準溫度和大氣壓下確定配方。
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魚眼和收縮
(1)消泡劑添加不正確。一些消泡劑需要在研磨階段加入或稀釋。
(2)消泡劑的類型不對。對于一些硅酮消泡劑,它是不“安全”的,應該謹慎使用。
(3)濕潤劑效果不佳,特別是對舊墻。潤濕劑的種類應加以改進。
(4)親脂組分與體系不能混溶,或親脂組分的乳化作用不夠。主要是指防凍劑和成膜添加劑。應注意這些物質的添加,以防止不完全乳化。
(5)受污染的表面,如含油或含硅的表面,應涂乳膠漆。表面應進行處理,如磨削等。
2. 2封閉表面和未封閉表面顏色不均勻
(1)若未閉合表面的顏色較閉合表面淺,則需要更多的成膜助劑,或選擇成膜效率較高的成膜助劑。如果現象相反,方法也相反。
(2)增稠劑選擇不當,應更換。
2.3配色時顯色差
(1)體系中表面活性劑和分散劑的種類和用量不當時,應選擇正確的乳化劑或分散劑。
(2)應使用糊化值低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代替糊化值高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2.4不均勻有光澤
(1)基材結構不均勻,有必要對基材進行密封,如使用密封底漆對基材進行處理。
(2)涂層內氣泡很小,會影響局部光澤。應改進消泡劑或改善流平。
(3)填充系統不當主要是指在涂刷或滾涂過程中,具有鋪墊效果的填充材料不能定向。一般來說,應該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填料。
(4)成膜助劑不足、成膜溫度過低、干燥過快等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更換。
(5)增稠劑不正確,特別是不同種類的增稠劑一起使用時,會出現這種情況。